搜本站
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建议提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W6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5-14 10:33:09
来源:
访问量: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2025W6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财金〔2025〕283号

曹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两所五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服务全省有组织聚力科技攻关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两所五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关注,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省财政厅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开展政府投资基金整合优化、实施科技创新聚力攻坚专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行动,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结合省属国有金融企业改革,我们积极推动省级政府投资基金优化整合,依托省投资集团打造“股权”板块,专司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开展创业投资(VC)和股权投资(PE)业务。其中,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科技风险投资基金、高校产学研引导基金、“两所五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7支创业投资类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整合而成,整合后基金规模26亿元,是原有“两所五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的5倍。整合后,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康养(人参产业)、现代农业、文化和旅游、新业态等七大领域,重点支持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重点培育中试阶段或有望形成产业规模的创新性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促进全省科技创新发展,结合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实际,省财政厅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系列工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制。省财政厅牵头修订了《吉林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突出政府投资基金的政策属性,强化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产业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协同互补作用,着力吸引社会资本、实施奖励让利,以“直投+子基金”的方式带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动吉林省科教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二是以基金链接资源吸引要素汇聚吉林。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前沿、投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初衷,重点投资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持续关注有成长价值的小微企业,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2024年,助力我省高校院所“仿生泵”、“特种分子筛材料”和“可吸收缝合线”等一批原创性技术走上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三是畅通校所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补齐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融资短板。2024年,围绕装备制造、人参产业等领域,征集校所和企业科技成果953项,通过举办9场“汇聚新动能 吉遇新未来”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2024年,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新增直投项目6个,投资额0.66亿元,同时,谋划直投项目11个。截至2024年末,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累计投资直投项目137个、子基金3支,累计投资额21.51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宝贵建议,完善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多元化退出渠道,助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做大做强省级创投基金”方面

一是壮大基金规模,我们将通过国有股权划转、专项资金“拨改投”、新增资金注入等方式,进一步壮大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强化基金集聚效应和杠杆作用,更好服务政策目标。二是加强基金间合作,进一步推动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积极与国家级基金、市场化基金和国内优秀基金管理人开展合作,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本投资我省。同时,高位统筹省内基金间合作,通过联合设立子基金或对地方基金出资等方式,支持市县项目融资发展。三是加大重点领域企业投资,积极指导省级政府投资基金锚定七大领域的重点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重要项目建设,持续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投资,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二)关于“优化创投基金管理模式”方面

一是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力争在2025年出台《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并修订《吉林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绩效管理办法》,督促基金管理机构细化会计核算、风险分级、估值管理和子基金管理人遴选等制度体系,为基金管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捋顺投资决策、合规稳健运营提供遵循。二是夯实基金监管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印发任务清单,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形成布局合理、运作规范、风险可控的发展格局。三是优化基金投后管理,进一步督促基金管理机构完善投后管理体系,建立项目和子基金跟踪机制,搭建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担联动等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夸周期的增值服务。

(三)关于“提升高校院所服务吉林振兴发展的能力”方面

一是持续落实《吉林省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实施方案》,推动省内高校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建立合规尽职免责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和相关实施细则,激发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动能。二是畅通对接渠道,进一步发挥服务科技创新的“揭榜挂帅”作用,持续调研企业需求并向高校发布,推动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精准对接。三是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有序引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推动一批好的科研成果落地投产。四是探索“财政+基金+担保+银行”的多维度金融服务体系,搭建专项资金助推项目启动、投资基金支持项目中试,担保机构增信项目获得银行信贷的金融支撑体系。

(四)关于“完善多元化退出渠道”方面

一是完善上市退出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到香港联交所、纳斯达克等境外交易所上市,实现境内外上市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加大与沪深北交易所合作,联合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专项服务活动,通过举办“吉翔”上市计划专题培训和座谈交流等方式,畅通基金IPO退出渠道。二是深化让利退出模式。指导省级基金管理机构按照《吉林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立足我省产业实际,采取让利退出模式,通过让利回购机制,引导知识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三是探索新型退出路径。根据委员建议,2025年2月,吉林省财政厅牵头开展S基金运作模式调研工作,下一步,将结合我省政府投资基金实际,积极谋划S基金等接力投资模式,盘活政府投资基金份额,形成财政资金的可持续发展循环。

吉林省财政厅     

                                                         2025年5月11   

(联系人:彭莎琳   电话:88553978)


责任编辑:
主办:吉林省财政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 联系电话|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6吉ICP备09008562号-3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15

联系电话|网站地图

主办:吉林省财政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6

吉ICP备09008562号-3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