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首页
政务公开
决策结果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决策结果公开
2019年全省财政收支情况
发布时间: 2020-01-20 15:00:00
来源:
访问量:

  2019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重点和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预算执行总体平稳。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1116.9亿元,比上年减少124亿元,下降10%。剔除减税降费政策及上年一次性收入影响,同口径增长2.1%。分类别看,税收收入797.9亿元,同比下降10.5%;非税收入319亿元,同比下降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33.4亿元,同比增加143.8亿元,增长3.8%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665.3亿元,同比增加106.9亿元,增长19.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大幅增长的拉动;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951.5亿元,同比增加196.5亿元,增长26%,主要是使用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较多的拉动。 

  全年财政收支主要特点: 

  (一)克服困难确保全省财政平稳运行。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陆续落地、上年一次性收入基数较大等因素综合影响,全省地方级收入从2月份起一直延续10%左右的降幅。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各级财税部门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超额完成调整后的收入预期。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积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全面显现。2019年,我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落实落细增值税降率、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以及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率等。全年共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322亿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提升消费能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县(市)级收入保持正增长。面对严峻形势,各县(市)加大闲置国有资产盘活力度,努力拓展收入来源,全年县(市)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39个县(市)中24个收入正增长,增长面为62%。从收入规模看,20亿元以上的1个,为延吉市;10亿元—20亿元的2个,分别为梅河口市和公主岭市;5亿元—10亿元的15个。县(市)级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对基层“三保”保障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支矛盾。 

  (四)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各级财政部门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实事落实。全省民生支出达到3155.7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80.2%。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增幅均高于财政支出平均增幅。各级财政对保工资高度重视,全力调度资金,保障了公职人员工资按时发放。 

  2019年,我省财政收支完成情况均好于预期,运行总体平稳。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财政运行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在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我省又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产业转型升级、补齐民生短板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增加,收支矛盾持续加剧。部分市县“三保”保障压力加大,财政库款紧张,有潜在的支付风险。二是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各级政府债务风险不断积聚,部分市县被国家风险提示或预警。由于各级财政支出结构固化严重,可调控的财力逐年减少,加之政府债务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一些市县对到期的债务本息难以足额按时偿还,给财政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三是预算绩效改革需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有效应对严峻形势,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覆盖全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结合不够紧密。部分预算单位绩效理念不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此,要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和攻坚期的关键节点,做好预算执行工作意义重大。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收入,努力开源增收。在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支持税务等执收部门依法依规加大征管力度,深入挖掘地方中小税种收入潜力,同时加快闲置国有资源资产盘活进度,努力增加非税收入。 

  二是有保有压管理支出,做好节流减支。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厉行节约的思想,严把支出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削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全力保障“三保”、“三大攻坚战”等资金需求。 

  三是推动经济稳增长,夯实收入基础。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聚焦支持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努力为市场主体减负担、强信心,为经济发展增活力、添动能。加强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能,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聚焦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资金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拉动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 

  四是深化细化监测预警,努力防范风险。进一步完善财政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对各市县财政收支、库款保障、可用财力、暂付款规模等实时动态监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厅国库处供稿) 

责任编辑:
主办:吉林省财政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 联系电话|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6吉ICP备09008562号-3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15

联系电话|网站地图

主办:吉林省财政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6

吉ICP备09008562号-3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