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收入调度,强化支出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均保持正增长,实现“开门红”。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8亿元,同比增加10.4亿元,增长7.3%。分级次看,省级收入45亿元,下降2%;市县级收入107.7亿元,增长11.7%。
从税收收入看,1月份,全省税收收入89.8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增值税43.2亿元,下降4.9%,主要是受上年一次性增收因素抬高基数及汽车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重点企业不景气因素影响;企业所得税19.5亿元,下降14.8%;个人所得税7.4亿元,增长0.4%;契税2.8亿元,下降43.6%。
从非税收入看,1月份,全省非税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专项收入6.7亿元,下降14%,主要是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两项收入随主税同步减少;罚没收入6.7亿元,下降19.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4.7亿元,增长241.8%,比上年增加较多,主要是各市县为提升自主财力,加快资产处置盘活进程。
分地区看,1月份,全省49个市县中33个收入正增长,增长面为67.3%。其中,大安市、磐石市、洮南市、图们市、桦甸市、公主岭市共14个市县增长50%以上。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2.7亿元,同比增加66.8亿元,增长19.9%。分级次看,省级支出102.6亿元,增长31.8%;市县级支出300.1亿元,增长16.3%。1月份全省支出增幅较高,主要是上下年春节错月,春节前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拨付力度,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需要,支出节奏前移。
全省主要支出领域中,交通运输支出82.3亿元,增长522.6%,主要是拨付中央交通运输领域重点项目资金的拉动;教育支出55亿元,增长32%;农林水支出41.8亿元,增长46.3%;城乡社区支出31.1亿元,增长72.9%;卫生健康支出26.9亿元,增长19.2%;节能环保支出7.5亿元,增长5.7%。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1月份,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2亿元,下降21.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1亿元,增长1.7%;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0.6亿元,下降89.2%。分级次看,省级收入2.3亿元,增长22.2%;市县级收入12.9亿元,下降26.3%。
1月份,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5.7亿元,增长332.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5.3亿元,增长94.4%,主要是长春市、吉林市两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相应增加支出,合计拉动增幅82.3个百分点;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41.3亿元,增长678.5%,主要是省本级支持金融机构化解风险增加的支出;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21.4亿元,主要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去年年中开始发行,上半年无支出。分级次看,省级支出40.5亿元,增长5935.8%;市县级支出45.2亿元,增长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