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拳拳为民情怀,一直激励着通榆县新发乡德胜村的全体党员干部们在扶贫一线上忘我工作着、奋斗着,没有丝毫懈怠。
“要抓住工作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在产业上、规模上、层次上、链条上、效益上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时,扶贫要和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和“三农”问题相结合,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在新的方面做文章,系统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贫困户在物质和精神上双脱贫。制定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丰富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措施手段,引领村民共建美好德胜”。这是吉林省财政厅厅长谢忠岩来德胜村走访调研时对村党支部提出的中肯建议。作为吉林省财政厅包扶的贫困村,德胜村党支部一班人也始终按照省财政厅党组和通榆县委给出的扶贫工作目标努力工作着。
德胜村幅员面积65.95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屯,2,049人,总户数859户,现有草原723公顷,耕地1921公顷,林地2000公顷,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在国家建档立卡系统中,2016年有贫困户303户584人。一般贫困户284户545人;特别困难户12户23人;重度贫困户7户16人。通过历年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及整户消亡或户内减员等情况,截至目前,贫困户295户,566人,除2户6人未脱贫以外全部实现脱贫退出。德胜村属于典型干旱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德胜村的经济发展。
一、坚持思想引领,筑牢党的基石
“带着党员干,做给群众看。用党风带动村风,用行动带富乡亲,把德胜村建成最美乡村是我们党支部一班人的奋斗目标”。省财政厅驻村第一书记鲁博如是说。
常言道,高楼万丈平地起。前进就要有旗帜,战斗就要有堡垒。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要有一个过硬的党支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有了旗帜和堡垒,广大群众就有了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四年来,德胜村班子以抓党建、筑基石为主要抓手,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职责开展工作。带领包村干部入户举办微宣讲、办好主题会、正面激励,全面提振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一是微讲。为贫困群众生动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战略、脱贫奔康经验等。通过讲述小故事阐释大问题,让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启人心智的春风、催人奋进的及时雨。
二是励志。把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加强政治建设的主题主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集中上党课、举办专题学习讨论,精心开好党 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
三是整合。充分利用微信、在线学习平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参加了县委组织的脱贫攻坚专题培训、赴兰考学焦裕禄、访谷文昌故居等学习培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主动作为的意识。
五是建设。重视村级后备人才力量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加村内党员、致富能手集体参与决策的机会,不断激发他们致富创业热情。帮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人,培养预备党员一人,转正预备党员一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7人。
二、正面激励干劲,新风弘扬正气
“在我们村,一年到头也没听说谁家两口子闹叽咯,邻里之间闹矛盾的,那样多叫人笑话,村里人都奔着当选文明家庭使劲呢”。善道典型户杨志新自豪地夸赞自己村里的人。
既要富群众口袋、更要富群众脑袋。德胜村党支部注重“村规民约”“四道”模范家庭评选两种引领模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激励贫困群众见贤思齐、自我提高,推动尊老爱幼、文明健康、遵纪守法文明实践活动、引领更多群众树立新思想、新风尚。
一是深入挖掘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培育致富带头人。培育“致富带头人”。根据农民种养习惯,因地制宜开设田间地头”农家课堂,面对面为贫困户解读政策、教授种植、养殖技术和科学知识。引导贫困群众的创业思路,支持他们想事、干事热情。
二是先进事迹示范引领。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苦干实干。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涌现出带富带头人王凤才、致富带头人郑红海等一批脱贫攻坚标杆模范,带动那些翘着二郎腿的贫困户克服了“等着扶、躺着要”的不良思想,一些曾经眼红嫉妒的非贫困户也消除了“不平衡、不愿贫困村摘帽”的消极心理,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在德胜村蔚然成风。
三是坚持把扶志作为扶贫的关键,倡树新风“扬正气”。 坚持把传立家风家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号召村民从“孝道”“善道”“富道”“美道”“四道”方面提炼总结家风家训。向村民展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和教育群众,带动形成淳朴厚道、向上向善的民风。用“孝道”王海娇“美道”刘卫学等本乡本土的代表性人物事迹潜移默化地引领左邻右舍的身边乡亲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现在一回家,真就找不着北了,屯子变化太大了。老院墙都变成规矩的围网了,土房子都变成砖瓦的了,路也变成水泥的了,下多大雨走道鞋都干爽的了。这次回来真不想再走了”。在外打工多年的李伍回来探亲,一直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村里日新月异的大变迁,
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村党支部根据新农村建设标准,对德胜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包保部门按照县委组织部“两化一提高”的要求,美化绿化村办公场所,加强软硬件建设。建设以宣传党的十九大及光辉历程红色基调为主的各类制度展板、宣传橱窗、墙体文化。修建文化广场,提供群众活动娱乐场所,为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凝聚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9年“双百攻坚”期间,“六清”工作在全县铺开,因受情感的羁绊,危房改造和闲置房清除灭迹是村民思想最难做的一项工作。党支部一班人不为所难,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挨家挨户“掰饽饽说馅”讲政策、明事理。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从庭院、街道开始,组织群众每天进行清理维护。在群众的餐桌上、在六清工作现场、在一对一结对帮扶中,用真心、动真格,让广大群众聆听党的声音,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引导群众心怀感恩之心,从心底生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感、幸福感。四年间,共建成村屯通公路12.5公里,修建屯中路19.2公里,修田间砂石路6.6公里。修建围墙3800米,木质围栏2000米。硬化道路两侧围网46610延长米。为4个屯引入自来水,400户农民受益。开展村级危房改造工作,改建、修建危房281户,厕所改造250余户。协调落实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打井97眼,配套灌溉设备160套。拓展空间增长轴线,打造田园景观带。完善安全饮水工程,做好水源井保护。布置垃圾箱365处,完善垃圾收集点布局,做好村屯环境整治工作。
昔日脏乱差的不毛之地,如今摇身变成了街路整洁干净,杨柳依依,花团锦簇的美丽乡村。这样的美好家园让村民们怎能不心升满意度,增加幸福感呢。
三、制定产业规划,增强造血功能
“在家就能打工挣钱,年底就能按股分红,村里上的这些项目,咱可借老力了”利用农闲时节在蔬菜棚膜园区打短工的贾文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喜悦。
不知稼穑苦,难解百姓心。在帮扶过程中,德胜村党支部精心规划脱贫产业项目,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谋思路,坚持扶贫、扶智、扶志同向发力,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开展顶层设计,找准村级脱贫发展主要矛盾,配合省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德胜村2018—2035年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谋划果树种植产业,防风固沙,恢复生态,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制定长期脱贫产业规划,积极探索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造,农业PPP模式在整村脱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方面的应用。强化“造血”功能、雪中送炭。抓好转变方式,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在理清发展思路、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基础条件、抓好服务保障等方面展示作为,进一步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助力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一是采用“龙头企业+贫困村+贫困户”的模式。根据我村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壤贫瘠,沙漠化严重,半干旱日照强的气候特点,重点发展棚膜经济、阳光经济。引入产业化龙头企业天意公司,流转土地120亩,筹建高标准蔬菜棚膜园区项目。项目采取两村联建,对627户贫困户分红形式实现精准扶贫全覆盖,并在4年内,每年对德胜村贫困户分红20万元,同时对村集体每年分红5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集公益事业支出。对贫困户实施奶山羊分红8.5万元;委托合财养羊合作社养羊经营分红6万元。
二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思路决定出路”。德胜村立足精准扶贫需求,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补齐短板。实地踏查基本农田,选取平整地块,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000亩,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使依靠流转土地为收入的贫困户每公顷增收1000元左右。项目建成后,根据当地辣椒、杂粮种植情况,发挥已投入农业基础设施使用效益,积极组织村民到内蒙开鲁学习借鉴辣椒产业发展情况,规划辣椒产业园区120公顷,垧均增收6000元。
三是构建农业发展服务体系,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引入省供销系统,参股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公司为载体建立农资综合服务平台,向贫困户提供平价农资,以略高于市场收购价对贫困户手中的农副产品进行收购,帮助贫困户试销土鸡。与合作方富田农业开展了对贫困户农资的赊销活动,以低于农资市场价格15%左右开展农资配送,并对无支付能力的贫困户赊销化肥200吨,总价值38万元。制定村级电商平台发展计划,打造“一村一品”服务网络,突出德胜村优势农产品,建立了检测、加工、创牌、农产品“向海碱地小米”系列品牌,由驻村第一书记代言在电商平台销售,目前农产品已销售收入30万元。
四、关心群众疾苦,夯实救助基础
“谢谢你们村干部了,要没你们帮忙,我这小侄子就算交代了,这孩子有福啊,赶上好时候了”。远在沈阳的苑其东的亲大爷苑洪文通过手机视频,不住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特困户苑红军早年与妻子离婚,后期又身患重病,救助期间病故。遗下其子苑某东成为孤儿,孩子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逐渐染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再不想办法教育救助,孩子的后半生很可能就毁掉了。驻村第一书记鲁博及时跟厅党组汇报情况,通过多方努力,把苑某东送进省孤儿学校学习生活,使孩子的人生得到彻底改变。村里人也都为这个“失依”孩子从此有了依靠替他感到高兴。
扶贫期间,德胜村还发挥社会力量,帮助协调王凤海女儿就读吉林省工商技师学校;帮助符斌儿子入学通榆县第八中学;联系爱心人士为贫困学生杨依禄捐赠学费10000元。
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聚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目标,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全力开展“暖心行动”。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医疗相关政策,特别对医药费报销程序,报销比例等下发了包含新农合知识、医疗扶贫政策等方面内容的宣传单和宣传挂图,并逐一进行详细解读,让因病致贫群众对医疗扶贫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想方设法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
贫困户贾松岩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突然发病后被连夜送到吉大三院住院医治。但家中因贫困交不上住院费,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村党支部一方面派人和医院保持沟通,一方面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和社会热心人士捐款救助。短时间内筹措善款40000元,及时挽救了贾松岩的生命。
倾情服务于困难群体,倾心致力于脱贫攻坚,时刻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这就是德胜村党支部本色不改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