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新时代 体现新担当 实现新作为
以优良作风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忠岩同志讲党课
2018年6月24日,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忠岩同志带领预算处全体同志前往辽源市及东辽县对东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情况、脱贫攻坚进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在安石镇朝阳村新时代传习所重温入党誓词并召开组织生活会,对郑德荣同志、和先念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学习。会上,忠岩厅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求和当前财政重点工作以及近期实地调研情况,以“认识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题给大家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一、要认真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那么什么是新时代,怎样认识新时代,我们要有个清醒的认识。要从国内生产总值的跃升,人均财力的跃升,发展质量的跃升,以及科技进步、“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等方面来认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新时代。这是由我们党执政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历史现实决定的,有其政治背景、经济背景、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我们要站在历史、现实、客观物质世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新时代,把现实和理论叠加在一起,去领悟和践行新时代思想,用新的理论去认识、理解和指导实践。认识新时代意义,一方面要全面、系统地理解和践行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四条治国方略以及对政治、经济、外交、国防、文化、环境各方面的认识,都集中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另一方面要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上,核心亮点就是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做好社会管理工作,都需要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一个深刻认识,才能从理论上和十九大报告一起理解好什么是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括起来有八个重大观点。
一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一个历史观,或者说是一个深刻的历史观。我们的城市建设、国家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都是靠水资源好、生态好和交通便利的地方来生存繁衍。现在看,凡是文明交替、延续比较好的,如长江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一直都发展得不错,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文化经济都发展得比较好。再有古印度、古巴比伦包括古埃及,都是受生态环境影响,几经更迭都不复存在了。我们国内也是,过去的楼兰古国,兴盛一时,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现在一片沙漠,不复存在了。所以土地一荒漠化,过去可能很兴盛的地区,现在也变成不毛之地了,更谈不上经济发展。
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讲:“人与自然是个共同体,山水林田湖是一个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和谐共生的,相互依存的。”这就是科学自然观。
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绿色发展观。
四是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为人民服务,造福人民,这是我们的初心。不是GDP上来了,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条件好了,老百姓就幸福了。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最基本、最普惠的百姓外部生活条件,给予高度重视,并作为最基本的民生福祉。这就是基本民生观。
五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是单纯的、割裂的看问题,而是系统的、整体的看问题,这是基于科学自然观的整体系统观。山和草之间密切联系到一起,把各个元素在自然组成的过程中,有机的组合到一起,加以保护,加以重视,得到普遍的呵护,这就是整体系统观。
六是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环境的法治观。最近通过中央督查也好,问责也好,很多省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案件及其处理结果屡屡曝光。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再是“弹簧”、“橡皮筋”,而是刚性约束、是“红线”。这是依法治国的体现,也是法制观念的体现。环境将来好不好,最根本一点就是环境法律支持的好不好。
七是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共同奉献、共享成果,建设美丽家园,实现美丽中国梦,这是全民行动一个整体方案。而且只有全民行动,美丽中国才能真正建成,百姓才能真正参与、真正受益、真正享有。
八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共赢观。“一带一路”也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好,还是主动扛起“巴黎协定”这个环境责任也好,都是强调“地球村”,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的共同影响,提倡合作共赢,环境无禁区,无国界,它是对人类共同利益影响最直接的因素。中国主动承担生态环境社会和世界责任,为世界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定为民理财的责任担当
一切行动都基于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今天我们在辽河源头召开这次支部会议,在这个时期重温入党誓词,都是在不断强化我们的意识。特别是我们支部,我们这些同志,我们每个人分管的工作,都跟全省经济社会大局、全厅工作息息相关,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们要在大事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动摇,不能有分毫自私自利。我们刚才学习了郑德荣同志、和先念同志先进事迹。郑德荣同志是我国党建问题专家,何先念同志是我们财政队伍的一名领导干部,他们坚定信仰、执着奉献、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财政部门党员干部,一定要胸怀大局,勇于担当,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一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工作。全省上下、省委省政府、各地各部门都在为吉林省2700万群众谋福祉,谋服务。我们心中要始终装着吉林省2700万群众。心中装着多少人,决定着行动、决策的方向。所以我们做好本职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厅里的角度,要站在全省的高度,时时处处体现为2700万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要始终想着服务全省的大局。我们只有时刻想着大局,心里清楚大局,才能发挥好财政基础和支柱作用,才能发挥好我们财政的“定盘星”、“催化剂”、“加速器”作用,才能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形成实力,才能通过我们各项政策实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为省委省政府分忧,才能让人民满意。三是要主动担起三大攻坚任务。梳理我们当前一系列工作,体现当前为民理财责任担当要义的就是打好三大攻坚战,我们要主动担起攻坚的任务。今天我们来到辽源、东辽进行调研,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都有。当地财政运行,东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精准脱贫工作都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被动应对不行,不会有太好的结果,被动出招和等待出招是两个概念。这就如同战争年代,提前进入阵地埋伏好,等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和敌人来了我们措手不及、匆忙上阵、仓促应战是完全两回事。所以,我们要主动出击,不能被动应对。
三、狠抓作风建设,实现新作为
新时代,我们怎样能实现新作为,首要就是抓作风建设。一是要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大道至简,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机关如果把虚的、浮华、物质的东西作为前提,甚至形成包袱,就不会有什么作为,一奢靡就离灭亡很快了。所以,我们党组、全厅、支部、部门要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作风,把精力、财力、物力都用到正地方,把人生最宝贵的时间、最美好的时光,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到个人修为上,用在正义正道上,这样,我们不但能共享创造的成果,而且还会在人生世界里享受每一份过程。二是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在工作上、解决问题上、出发点上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脱离了实际,不顾客观,唯书唯上不唯实,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任何时候,我们做工作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就不会在大事大非面前有本质上的偏颇。三是要坚持用好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越是面对复杂的环境,越是压力大、有风险、困难多,越是要运用好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有很多方法,要认真的总结思考、运用,才能有效果、有成果,避免决策拍脑袋。懂和不懂,做出事情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做出的决策(包括制定的文件、政策)也是不一样的。懂和不懂之间就差一层窗户纸,就是对于事情你知不知道。真懂和假懂也不一样。实情和办法从哪里来,就是从实际中来。怎样走这个路径,就是要开展调查研究,多接触实际。四是要善于运用系统论统筹全局。我们不要孤立地、片面地去看问题、处理问题,一定要站在全局观察问题,站在全面的角度、全过程的角度,站在工程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去统筹全局问题。这样我们考虑问题就不会漏项,从大的决策上就不会有大失误,就能照顾好全局和面上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弹钢琴,十个指头都要动起来,一个死角不落,形成“交响曲”,而不是单一的“二人转”,钢琴独奏,笛子独奏,和谐共鸣。五是要敢于用重点论解决难题。有些问题,我们要敢于和善于在两点论的基础上,用重点论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用重点论是要有前提的,只有有能力、经历、阅历、实力、定力、思想力、修养才敢于用重点论,才能“以正合以奇胜”,才能落到点子上,才能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之中,打歼灭战,打重点战,打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