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吉林省各级财政部门上下同心,全力开好“直通车”,合力推动直达资金第一时间抵达“最前线”,大幅提高政策效率,有效提升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用足用好特殊政策确保资金尽早显效
直达资金涵盖疫情防控、财力性补助、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是缓解财政收支压力的“及时雨”,也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工具。2020年,吉林省共争取国家各类直达转移支付资金366.66亿元,争取参照直达资金610.84亿元。其中,争取一次性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资金和新增财政赤字一般债务限额238.95亿元。
吉林各市县财政部门加强与发改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细化出台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严格按照资金支持领域,紧紧围绕“六稳”“六保”任务,区分轻重缓急,合理谋划项目,加速资金落实。督促资金使用部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使已下达的资金尽快发挥使用效益。其中,抚松县财政局聚焦关键环节,直达资金、参照直达资金分解率均达到100%。直达资金主要用于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等方面;参照直达资金主要用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就业补助、困难群众救助等方面。
不当“甩手掌柜”强化直达资金监管
直达资金是基层的保命钱、保障钱。由于资金涉及面广,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吉林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范围,对直达资金同步开展全链条、全过程监管。
据了解,吉林省财政厅成立了厅长任组长的直达资金工作专班,研究指标分解、拨付渠道、运行监控等直达资金信息追踪与落地细节。同时,组织开展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及直达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直达资金拨付管理等业务培训。制定印发吉林省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分、拨、用、监各环节管理,提升资金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搭建监控系统,从直达资金源头贯穿到末端,实现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资金监管同步的全过程监控。密切跟踪各地各部门直达资金使用情况,建立资金下达和拨付情况排名通报制度。主动将资金分配等情况报送审计署长春特派办、财政部吉林监管局等部门,协调建立定期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组织专家着重对抗疫特别国债项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即查即改,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各市县财政局加强直达资金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所有资金全部登记指标台账,细化分解、列单压实。建立直达资金受益对象实名制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和直达资金支付管理要求,点对点将资金支付到最终收款人。每笔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确保直达资金下达速度更快、投向更加精准、管理更加规范。其中,蛟河市财政局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以定期调度和不定期开碰头会等方式加强日常调度、统计分析,全过程真实反映直达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情况。对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提示的预警风险实时进行调整,对审计部门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立行立改,促进资金落实到位、规范使用。
成效不断显现助力“六稳”“六保”
2020年,资金直达机制在吉林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兜底线、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是提高了市县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省对市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特殊转移支付等财力补助资金比上年增加87亿元,增长33%,有效补充了市县财力。吉林市将县级财力保障特殊转移支付资金6.7亿元及时下达区级财政并已全部支出,用于保障区级工资发放,补充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公安辅警等工资性支出,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项目,弥补了基层减收增支和“三保”支出缺口。
二是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向公共卫生、交通、农林水利等方面倾斜投入,特别是在支持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等方面安排直达资金84.8亿元,有力提升了全省重大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等能力建设水平。松原市市直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中近66%用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先后启动市传染病医院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热门诊和PCR实验室改造建设及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市中心医院提高重症患者诊治能力建设、市核酸病毒检测基地等10个项目,力争2021年全部投入使用。
三是助力污染防治及生态文明建设。利用直达资金支持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高生态功能重要地区所在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安排抗疫特别国债2.92亿元用于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包括池北区碱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池西区大黄泥河生态整治及修复、池北区寒葱沟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整治、池南区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生态保护及湖泊恢复等工程。项目完成后将极大提升所在区域河道抗暴雨洪水能力,有效改善河道水质,构建并完善河道植物群落,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四是着力助企纾困保民生。全省直达资金(含参照直达资金)安排用于保产业链、保市场主体、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减免企业房租等资金9亿元,安排就业、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养老保险及调剂金等社会保障资金620.78亿元,有效落实了稳定就业政策,缓解了养老保险金发放压力,减轻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的影响。通化县投入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364万元用于人参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建设。该项目预计投资规模4.25亿元,建成后将形成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极大提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金融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和延长科研、种植、加工、商贸、物流为一体的人参产业链条,推动通化县由人参大县发展为人参强县。
探索常态化直达机制促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020年,财政直达资金机制在改进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调控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在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直达机制嵌入预算管理流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和约束,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据介绍,2021年,中央继续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37项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列为直达资金。吉林省参照中央直达资金范围,将省级预算中与中央直达资金和参照直达资金配套的资金及性质相同的26项资金同步纳入直达资金管理。并积极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做好2021年转移支付资金提前下达工作,指导督促市县财政部门做好年度预算编制,切实提高年初预算的完整性。
“结合吉林省实际,我们将制定完善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测算分配转移支付资金。强化绩效管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坚决削减低效无效资金,不断提升直达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实施直达资金全过程监控,形成督导工作长效机制,紧盯资金流向和具体使用情况,实时掌握直达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21年1月12日第一版